一个寻常的周一早晨,阳光透过还未散尽的雾霾投射下来,法院干警已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拿着一封手写感谢信,在家人的陪同下,颤颤巍巍的走进立案大厅。
老人李某是沛县法院某一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他与徐州某公司、包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胜诉后被告迟迟不愿给付,李某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受理案件后,承办人通过各种查控手段发现被执行人仅有少量存款,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经过承办人多次线下走访和李某提供的财产线索,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所有的位于河口镇某村的一处厂房。但调查后发现厂房建在村集体土地上,且建造时间较长,权属复杂,而被执行人又下落不明、拒不配合,处置难度较大,案件一时陷入僵局。李某也愈发焦急,不断向法院来电询问案件进展情况。
被执行人失联、处置标的情况复杂,该案几乎囊括了执行工作中最常见的几个难点。为高效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资产处置团队及时接下了这个难啃的“硬骨头”。
团队负责人朱高翔迅速研判案情,凭借着在资产处置方面多年的经验做法和敏锐洞察力带领团队多方走访问询,并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处置计划。为了尽快摸清案涉厂房的具体状况,资产处置团队多次勘查厂房,到当地村委会了解情况,并及时梳理材料、评估案涉厂房。
对于一直处于高度焦虑状态的李某,法官也耐心安抚老人情绪、嘱咐老人注意身体,并将案件取得的最新进展一并告知,老人感动于法官的真诚和专业,也在一次次的聊天中放下戒备、放松状态。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厂房经过司法拍卖顺利成交,但在实际交付过程中,被执行人突然联系法官,想要对法院拍卖提出异议。经过法官多番法律释明和耐心劝导,被执行人愿意配合交付。当天李某拿到了全部案款102737.9元,案件也圆满执结。
“办理执行案件时要有力度,也要有温情,每个案件都连着民心,‘如我在执’这四个字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要真正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才行。”这是朱高翔在分享执行工作经验时常常提到的几句话。
执行工作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公里”,关系着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着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能否得到维护,更关系着社会公平正义能否真正实现。一直以来,沛县法院持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保障强制执行力度的同时,彰显司法温度,不断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